【創業故事】興化戴南鄉鎮企業家馮元國走進央視高端訪談欄目,聊創業人生
6月14日,央視《對話中國品牌》欄目播出題為《物流中國夢的踐行者》的專訪節目,節目嘉賓是興化市戴南鎮企業家、江蘇鋼流現代物流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馮元國。節目中,馮元國與著名主持人董倩交流,將自己傳奇的創業經歷、獨特的商業模式、充滿戰略性的遠景規劃濃縮在15分鐘的訪談里。
馮元國(左)在央視接受訪談。
《對話中國品牌》是中央電視臺“發現之旅”頻道推出的一檔大型高端人物訪談欄目。欄目以“探索品牌背后的故事,助推中國品牌走向世界”為宗旨,致力于“樹立中國品牌形象,提升中國品牌價值”。
鄉鎮企業家走進高端訪談,馮元國詮釋了自己別樣的創業人生。
搭建鋼牛網
打造不銹鋼行業的“阿里巴巴”
馮元國1990年畢業于東北財經大學。作為在戴南工作、生活20年的一名IT“老兵”,馮元國看到了戴南不銹鋼生產和經營的利弊:一方面是不銹鋼名鎮產業集群優勢明顯;另一方面是眾多不銹鋼企業產品銷售不暢,導致部分企業出現資金鏈危機。馮元國決定利用“互聯網+”打造網上不銹鋼交易專營平臺,暢通產品銷售。
說干就干,馮元國帶領精英團隊,先后投入1000萬元資金,自主研發搭建了國內獨特的B2B2C不銹鋼專營平臺——“鋼牛網”,并于2015年9月29日正式上線。鋼牛網運營以來,強化抱團、融合發展,利用“互聯網+不銹鋼”營銷模式,帶動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和跨境經營。企業在入駐“鋼牛網”平臺后,可以利用平臺完善的“互聯網+”營銷系統買不銹鋼原料、賣不銹鋼產品,線上線下即時交易,把握不銹鋼即時快訊。同時,不銹鋼企業還可以利用平臺提供的大數據,深度挖掘客戶,又可以獲得泰匯公司提供的“定制化”服務和針對企業的個性化系統解決方案。
在此基礎上,馮元國多方著手,精心打造戴南書院蜂鳥驛站創客中心,建立“創投+孵化+服務”的實體眾創空間發展模式,孵化企業,為不銹鋼企業培訓人才,分享創新成果,為地方經濟發展積蓄后勁。
鋼牛平臺先后入駐平臺會員企業2767家,入駐店鋪1600家,入駐商品41萬件,中心成功孵化企業30余家,培訓人員1500人次,已累計產生3億多元交易額。2016年9月,戴南書院蜂鳥驛站創客中心被省科技廳評為省級眾創空間。
營造生態物流圈
創設“無車承運人”平臺
馮元國的“野心”不止于此,“光建平臺,如果懸空不能落地,不如直接在阿里巴巴上交易,我要打造的是產業生態鏈。”馮元國說。
據不完全統計,我國有3000萬貨車司機,他們承擔著中國公路物流總量90%以上的運輸任務,長年漂泊在外,沒日沒夜行駛在人生地不熟的公路網線上,他們是現代“腳夫”。馮元國針對目前貨車司機的生存現狀,提出了鋼流人的理念“創新、分享、合作、共贏”。目標是整合全國的物流資源,讓車主更快地找到貨源、讓貨主更快地找到運力、讓物流公司更好地服務于車主和貨主。
結合早年的物流從業經驗和超前的互聯網思維,馮元國提出了完整的無車承運模式運營方案,并于2016年成立江蘇鋼流現代物流有限公司,同時組建核心管理團隊、技術研發團隊、營銷團隊及顧問團隊。針對物流市場各方面的現實需求,“鋼流物流平臺”打造集服務交易、過程管理和業務流程對接為一體的綜合物流信息平臺。充分利用互聯網、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,旨為貨主、物流企業、司機構建內部管理、外部協作、交易支付的物流環境,從而提高行業的信息化程度和服務水平。
這一方案將各方需求通過技術手段反應到鋼流平臺上,形成了鋼流公司獨特的商業模式和依托移動互聯網+物流而誕生的無車承運新體系。2017年1月,江蘇鋼流現代物流有限公司取得江蘇省無車承運人試點資格。
據介紹,“無車承運人”互聯網平臺就好比是“物流滴滴打車系統”。傳統物流貨車主要靠配載,回頭貨往往靠碰運氣,很多車回程都是“放空”。而該平臺將運輸貨源掛在網上,只要雙方有需求,可以隨時接洽。這樣一來,貨主運貨更便捷了,貨車也避免空駛。
藉此“橋梁”,不僅戴南物流業跨出轉型升級的一大步,全國各地的貨主都可以登上平臺為自己的貨物“打車”。
馮元國的創業心得
1 要善于思考、研判當地產業市場,在思考、研判中發現商機。
2 缺憾往往就是商機,就是創業的突破口,項目要與“缺憾”匹配。
3 要在產業鏈上深度拓展,逐步完善產業,這樣產業才能做大做強做精。
編輯:悅鳴
責編:戚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