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評:賽事“大流量”叩響經濟“春之聲”
東風拂鳶都,紙鳶舞春暉。近日,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暨2025濰坊風箏嘉年華在山東濰坊世界風箏公園啟幕。來自中國、巴西、意大利等51個國家和地區的257支隊伍亮相,放飛各式風箏,競逐蒼穹,云端“比武”,共襄這場“天空盛宴”。
當濰坊鳶飛戾天時,神州大地正涌動體育春潮:從“村BA”到國際范,諸暨發布百場大型體育賽事,涵蓋籃球、足球、擊劍、自行車、馬拉松、越野、徒步等20多個運動項目;河北雄安、保定、定州三地馬拉松同時鳴槍,繪就了一幅“三馬齊奔”的壯美畫卷……勃發的體育賽事不僅掀起全民健身浪潮,也把賽事的“流量”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“留量”,為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的賽道,叩響賽事經濟的“春之聲”。
春陽為幕,汗水為墨,各地精彩紛呈的體育賽事接踵而至,算算“經濟賬”,賽事與城市的“雙向奔赴”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。無錫馬拉松賽道上,3.5萬名跑者以腳步丈量城市的同時,更點燃了餐飲、住宿、交通、旅游、會展等5.05億元的消費熱浪;北京工體的綠茵場上,國安與蓉城的巔峰對決不僅帶動門票收入激增,場館周邊的餐飲、交通、衍生品銷售均迎來高峰;在杭州,數萬觀眾山呼海嘯般見證國足沖刺時刻,僅票房收入就超過了5000萬元。體育搭臺,經濟唱戲,城市煥新,當體育激情轉化為真金白銀的消費力,一場場賽事成為丈量城市活力的標尺、激活消費潛能的密鑰,在城市經濟版圖上書寫著活力四射的發展密碼。
辦一場賽,興一座城。立足自身“氣質”、產業優勢,用創意將城市自然稟賦、歷史肌理、特色文化有機融入,“體育+”不斷推動賽事經濟與城市發展從“物理疊加”轉向“化學融合”,催生出一系列消費新場景、新業態。成都太古里的霓虹與都江堰的晨光交相輝映,利用美食文化優勢舉辦美食主題體育賽事,用賽道串聯起城市美食IP的消費鏈條;洪雅玉屏山巔,第八屆四川省滑翔傘錦標賽在花海翻涌、青山含黛的立體畫卷中啟幕,成為區域消費新引擎;西安城墻下,歷史長河與運動浪潮激情碰撞,各類歷史文化主題的體育賽事,吸引國內外游客和參賽者。從舌尖上的城市探索到云端極限挑戰再到文化基因解碼,在汗水、速度與激情的碰撞中,“賽事+”撬動城市消費新潛能,把運動“能量”、賽事“流量”轉化為消費“增量”,推動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當體育賽事化作文化紐帶,能為城市代言的多個經典景點被串珠成鏈,成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,賦能經濟發展。在揚州,東關古渡的漕船帆影、文昌閣的銅鈴清音、漢陵苑的千年漢柏化作詩意跑道,在跑者涌動的熱潮中轉化為真金白銀的文旅消費;宿遷將馬拉松賽道調整為途經梨蘭會、鏡湖等景區,讓跑者沉浸于梨花與二月蘭交織的宿遷春日限定美景中;啟東則用海味書寫獨特歡迎辭,將賽道設置在《中國國家地理》雜志評出的“最鮮公路”上,讓“鮮”字成為烙印在舌尖的城市密碼……當歷史遺跡、自然奇觀、風土人情被編織進運動敘事,觀眾追隨的不僅是競賽,更是可消費、可體驗、可帶走的文化場景。這種文化認同感,終將沉淀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精神資產,在時光長河中轉化為可量化、可持續的城市經濟增量。
以賽事流量催開消費之花,用城市特色澆灌產業沃土,讓文化基因生長出經濟果實,一場場熱鬧非凡的體育賽事,定能實現從“競技”到“經濟”驚艷蝶變,為中國經濟注入更多動能。(邱彤)
- 13.2%全國占比,彰顯江蘇外貿“硬實力”2025-04-21
- 【地評線】江東時評|機器人馬拉松跑出無限可能2025-04-21
- 【地評線】紫金e評:潛心學好“文化課”2025-04-21
- 【地評線】荔枝網評:弘揚企業家精神,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2025-04-21
- 從“中國游”到“中國購”,讓“中國熱”重塑全球消費版圖2025-04-21
- 以閱讀之橋,筑人類文明共通之路2025-04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