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化:“為漁尋技”助力企業增效、養殖戶增收
4月29日上午,千垛鎮養殖戶朱岳的鱸魚苗“標粗”塘口呈現壯觀景象:黑壓壓的魚苗在激流中翻涌成陣。隨著投料設施啟動,魚群爭相覓食的場面蔚為壯觀。“‘標粗’就是在3畝小塘培育魚苗,等8月長壯后再轉到大塘養殖。”朱岳介紹,兩年前,在專業飼料公司技術指導下,他開始試水鱸魚反季節養殖——8月大塘投苗,次年同期捕撈上市。2024年,其兩口10畝魚塘實現凈收入34萬元,畝均收益突破1.7萬元,較傳統養殖增收近十倍。
“能有這樣的收益,得益于政府引進專業人才,為我們提供了養殖新思路。”朱岳感慨道。過去他養殖傳統魚種,畝收入徘徊在千元水平,行情低迷甚至虧損。自2023年7月在漁技員徐成豪指導下轉型特種養殖后,收益實現質的飛躍,對產業發展信心倍增。
水產養殖是興化市農業主導產業,長期以來以鯽、鰱、鳙等傳統魚種為主,存在病害重、收益低等問題。隨著養殖面積縮減,當地魚飼料生產企業也面臨市場萎縮的困境。為此,興化市實施專項引才行動,推動養殖業轉型升級。目前,興化已建成3000畝特種魚高效養殖基地,實現企業增效與養殖戶增收的雙贏局面。
據了解,興化市傳統水產養殖效益走低不僅影響農戶收入,也波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。作為重點招商項目的海大飼料,也面臨飼料銷量持續下滑的困境。2020年起,興化市開展為漁尋技行動,相關部門走進上海海洋大學,通過校企合作定向引才。幾年來,累計從上海海洋大學引進16名碩士生,組建起專業漁技團隊。
這些技術人才扎根養殖一線,在優化傳統立體養殖模式的同時,重點攻關鱸魚、黃顙魚、鱖魚等特種魚養殖技術。
徐成豪作為2023年引進的骨干人才,與飼料配方師俞軍組成攻堅團隊,成功研發鱖魚養殖飼料:以優質海魚粉為原料,配比制成形似魚類的鱖魚膨化專用飼料,吸引鱖魚吃食。此舉既降低養殖成本至34元/公斤,又實現畝均收益3萬元以上,有效破解了鱖魚養殖依賴活餌的難題。
幾年來,興化的飼料技術服務范圍已覆蓋揚泰地區3萬畝特種魚養殖區,其中興化本地達3000畝。技術推廣帶動特種飼料銷量增長,形成良性產業循環。技術團隊自身也在實踐中成長壯大,4月18日,興化相關部門再赴上海海洋大學開展校園招聘,現場收獲簡歷156份,其中碩士137人。
- 【地評線】荔枝網評:重大工程假期“不打烊”,經濟大省挑大梁“2025-05-05
- 【地評線】長假五日談⑤|正視“情緒消費”的經濟價值2025-05-05
- “全生命周期”呵護,讓營商環境更優更好2025-05-05
- 煙火與詩意齊飛,“五一”文旅繪就中國式浪漫2025-05-05
- 把青春刻在民族復興的里程碑上2025-05-05
- 漫評二十四節氣——立夏:萬物繁茂處,立夏正生輝2025-05-05